当前位置 > 首页 >详细页面
    联系我们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卓刀泉

    联系:梅博威

    手机:

    电话:

    邮箱:meibowei@163.com

    小程序

    武汉新年开市舞龙舞狮,诚信创新服务

    2024-06-03 09:00:02 418次浏览
    价 格:面议

    南狮,又称舞狮,体型更有力,跳舞时注重马步。 南狮主要通过舞者的动作展现雄狮的形态,通常只有两个人跳一个。 狮子头受戏曲面谱引导,色彩艳丽,制作精良,眼口可动。 严格来说,南狮的狮头不太像狮子头,甚至有人认为南狮更像年兽。 南狮的狮头也有一个角,之前传闻是铁做的,用来应付舞狮时频繁的打斗。 传统上,南狮的狮头分为“刘备”、“关羽”和“张飞”。 这三种狮子头不仅颜色和装饰不同,而且根据三位古人的性格,跳舞的方法也不同。 南狮的舞蹈风格有很多,比如上升、正常、上升、怀疑、抓挠、迎客、敬礼、跳跃、审视、酣睡、出洞、发威、翻山越岭、上楼等等。舞者通过不同的马步和狮头动作抽象地展示各种形状。 为了增加娱乐性,有时会用一些特殊的动作,比如扛(舞狮者站在狮尾的肩膀上)、堆罗汉、搭起杆子(爬竹竿)、或递梅花等等。 在跳南狮的时候,会伴随着大锣大鼓和铙钹。 舞狮应该配合音乐的节奏。 有时候跳南狮的时候,一个人会扮成“大头佛”,手里拿着一把葵花扇带队。 在舞狮之前,通常会举行“点睛”仪式,即在狮子的眼睛上涂上朱砂,象征赋予它们生命。

    舞龙俗称舞龙灯,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之一。 [1] 舞龙源自古人对龙的崇拜,每逢喜庆节日,人们都会舞龙,从春节开始舞龙,然后二月“龙抬头”、端午节时也舞龙。舞龙时,龙跟着绣球做各种动作,穿插,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汉族的一种民俗文化。

    舞龙和舞狮,古时是在一年中的大型节日里面节目之一。随着华人移民到世界各地,现在的舞龙舞狮文化,已经遍及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东南亚,以至欧美、澳大利亚、新西兰各个华人集中的地区,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舞龙是中国极富民族色彩的民间艺术之一。逢有大节日 ,大庆典,及出会巡游等,必有舞龙助庆。至于舞龙始自何时,已无可稽考。但上古时代,如遇水旱瘟疫,妖孽凶灾之时,舞龙祈雨的仪式风俗,是可以意想得到的。因为龙是生活于大海中神物,是风雨的主宰,有呼风唤雨的无边法力,故此逢旱便逢涝则求它开恩庇佑。在仪式的巫师术士,模做龙的活动姿态,回旋舞动,以“似因生似果”的法术原理,以求达至祈雨祈晴的效果,这就是舞龙的原始起源。

    由这种祭会上的仪式的玩艺,而演变成娱乐助庆式的玩艺,则是后事的事。由东京梦华录纪宋时之宵百戏的起戏:“又于左右门上,各以草把转成戏龙之状,用青幕遮龙、草上密置灯烛万盛,望之蜿蜓,如双龙飞走”,便可知舞龙灯(舞火龙)之风俗,已于中古时代已盛行了。近世,中国南北各省,皆流行舞龙的风俗,新年春节,迎神赛会,皆少不了以金龙银龙助阵,比舞狮更热闹和生色。

    舞龙(dragon dance)的“龙”,通常都安置在当地的龙王庙中,舞龙之日,以旌旗、锣鼓、号角为前导,将龙身从庙中请出来,接上龙尾,举行点睛仪式。龙身用竹扎成圆龙状,节节相连,外面覆罩画有龙鳞的巨幅红布,每隔五六尺有一人掌竿,首尾相距约莫有十数来丈长。龙前由一人持竿领前,竿顶竖一巨球,作为引导。舞时,巨球前后左右四周摇摆,龙首作抢球状,引起龙身游走飞动。舞龙活动在鞭炮声中正式开始,行进中的巨龙或盘旋、或翻滚。 [3]

    舞龙是个大节日,舞到任何一处都会受到招待。舞龙的队伍有时可以吃五六次酒宴,这叫“龙换酒”。等到舞龙完毕,就将首尾烧掉,龙身送回庙内。

    灯节虽始于汉初,盛于唐宋,但“舞龙”的习俗,相信是承继殷周“祭天”的遗风。 龙在历史文籍的记载中出现的时间极早,而且“舞龙”包含“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原有“祈年”的意思。

    大概由于龙在神话中是海洋的主宰,威力无穷,而海洋主水,龙也就很自然的做了农作物的司雨神。民以食为天,谷物是维持生命的根本,间接也就操纵了人类的生命。按这意义敷衍,龙的重要性竟是超逾了祖宗----帝舜、契和后稷。如此,龙被古人奉为“吉物”出现在庆典祭祀中,自然也不足为奇了。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无评论,沙发等着你!
    被浏览过 3161194 次     店铺编号8843548     网店登录     免费注册     技术支持:车百业     专属客服:孙翠翠    

    15

    回到顶部